近些年畜禽養殖導致的環境污染問題一直是時事熱點,如何推動環保事業和養殖業發展平衡是今后工作的重點,由于畜禽養殖戶對環境保護的認知程度和對污染減排的責任意識淡薄,這些問題給"十二五"農業源減排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豬糞烘干機的出現推動了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
小編今天看到一則報道甚為驚訝,由于豬糞污染嚴重,不少地方的很多養殖場被強制關閉。
環保問責力度大,污染治理達標難,一些地方對省下達的關停指標層層加碼,隨意擴大禁養范圍,大幅提高控減指標;造成養豬數量急劇減少,令專家們憂心忡忡。據調查,蘇州市今年還將關閉608個畜禽養殖場,其中規模豬場542個;常州武進區需關閉禁養區內800多家養殖場,預計全區生豬飼養量將下降一半左右,金壇區需關停或拆遷養殖場354個;江陰市計劃關閉養殖場1100余家,宜興市年內關停生豬養殖場125家。
有的地方縣、鄉層層出臺補貼政策,按圈養面積、生豬頭數發放關停補貼。對不在禁養區內的養殖場,政府也動員關停并發放補貼。還有不少地方干脆采取全面禁養、一禁了之的簡單粗暴做法,提出創建“無豬鄉(鎮)、無豬縣(市、區)”的工作目標,把全鄉(鎮)甚至全縣(市、區)全部劃為禁養區。
這一狀況已引起省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江蘇省農委主任吳沛良在最近召開的有關會議上提出,各地要嚴格按照部、省規定,配合環保部門依法、科學劃定禁養區,既不避重就輕,做做樣子,也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采取一禁了之的簡單做法,無限擴大禁養區、限養區范圍。
既要做好禁養關停工作,又要實現穩定發展,畜牧業如何在夾縫中生存發展?社會在發展,技術在進步,要拯救畜牧業這一局面,還要靠科技創新。豬糞烘干機的誕生,促進了養豬業模式的改變,由傳統的污染嚴重逐漸向環保型過渡。
實現生態保護和畜禽養殖的平衡發展,除了運用高新技術外,養殖戶也要增強環保意識和節約減排的責任感。